中国文学史BI课件预习版2 中国诗的源头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7:4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中国诗的源头:《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地位

一、“诗经”的涵义。

许慎《说文》: 经,织从(纵)丝也。

《说文》言部:

诗,志也,从言,寺声。古文:从言从ㄓ。

郑玄《六艺论?论诗》就谈到:

诗者,弦歌讽谕之声也。

自书契之兴,朴略尚质,面称不为谄,目谏不为谤,君臣之接如朋友然,在於恳诚而已。斯道稍衰,奸伪以生,上下相犯。及其制礼,尊君卑臣,君道刚严,臣道柔顺,於是箴谏者希,情志不通,故作诗者以诵其美而讥其过。

《诗经·齐风·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毛诗序》:“卢令(音铃),刺荒也,襄公好田猎(齐襄公),毕弋,而不脩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音讽)焉。”而毛传曰:“令令,缨环声。言人君能有美德,尽其仁爱,百姓欣而奉之,顺时游田,与百姓共其乐,同其获,故百姓闻而说之。”

二、诗的来源

贵族献诗:

《国语·周语上》载: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周穆王时,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

庶民采诗:

汉儒班固:《汉书·艺文志》、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宣十五年注 1)诸侯采诗:

11、12月,资助无子的老人男60岁以上,女50岁以上,到各地乡校采诗选材。 2)天子采诗:

次年1月,派遒人到各国采诗,由太师整理,由内史收藏。

诗歌所及政教的时空范围 1、时间:

殷末(前1256)之《殷武》 春秋中叶(前600)之《株林》 2、地域:

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二南出于江汉流域

请思考:采诗的意义是什么。

三、诗的分类

诗篇按《风》、《雅》、《颂》分类编排。《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等15国风,共160篇。《雅》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此外小雅还有六篇诗歌《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题目无文辞。据郑玄说,孔子编诗时还有文辞,后经秦火而失传。但北宋刘敞,南宋朱熹认为本无辞,乃是由笙演奏的曲调名,故称“笙诗”。

汉代《毛诗序》提出“功用说”

——自汉及唐最为流行:

1、风,风也,教也。 ……以一国之事,系 一人之本,谓之风。 2、雅者,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

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3、颂者,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按《毛诗序》的说法:

1、风诗就是言邦国教化的诗。 2、雅诗就是言中央教化的诗。 3、颂诗就是美天子教化的诗。

南宋郑樵《诗辨妄》提出“曲调说”--在宋以后最为流行:

邦国之音曰风, 朝廷之音曰雅, 宗庙之音曰颂。

二南:

《诗经》的国风,一般都称风,唯前二部分称“周南之国”、“召南之国”,简称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南者,任也。二南言周召分陕,周公主东、召公主西,所辖地区风诗因此得名“周南”、“召南”。

四、诗的传解

周初以来

1、 史官收藏 2、 太师整理

春秋末期

孔子整理 47-68 教《诗三百》 《孔子诗论》

68-73 修《诗经》 《毛诗序》

孔门传诗到汉代,分为四家:

1)鲁人申培 所传《鲁诗》喜欢联系《春秋》讲述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