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4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跆拳道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一、前言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练习跆拳道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跆拳道的技术着眼于关节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同时伴随提腿、挥拳、大声呼叫等运作,人体内的压力也随之得到宣泄。因此,作为现时代的在校中小学生,练习跆拳道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生理发育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心理得到锻炼,达到身心的双重修炼,促进体格和人格的完善。

二、跆拳道运动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的可行性 (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身体发展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关键时期,肌肉力量较弱,身体的可塑性大。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发育的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和训练强度,能增强学生肌肉的力量、耐力,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稳固性,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看,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各项身体素质在青春发育期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由于跆拳道在训练中不太重视绝对的力量,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正好符合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对提高机体形态和促进骨骼肌肉的发展有一定的

好处,而且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好时机。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诱发性和不稳定性,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男生表现在塑造强壮矫健的体魄,女生喜欢塑造匀称健美的形体。跆拳道动作简单易学,练习效果明显,锻炼身体见效快,符合男女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而且其 精神意志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开展跆拳道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改革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模式转变到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身体育为主要内容上来,它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身体的根本特点。针对上述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目的要求,在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是非常适宜的。 (三)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为终身体育打好知识、技能和身体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意识和能力。与其他学校体育项目相比,跆拳道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也可以练习,从而增加了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满足学生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四)理论和方法上的可行性

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符合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身体的根本特征,与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基础地位相一致的。让学生掌握一项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基本锻炼理论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规格与质量要求,是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能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思想的引进,跆拳道运动会逐步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这是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属于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通过跆拳道的反复训练,能够较好的发展练习者的无氧代谢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合理进行,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活动有积极作用的练习,将会明显增长练习者的无氧能力。因此,跆拳道训练能全面促进心肺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跆拳道运动能促进中学生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有利于道德品质及心理品质的培养,能达到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