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18:24: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一个句子看汉英文修辞中的文化差异
作者:武恩义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言语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约定俗成、语言经济原则等五个方面对英语句子 \(湖里有个岛)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话语修辞选择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 关键词:话语 修辞 认知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交际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话语修辞方式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取向。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话语修辞方式的选择,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
曾经有一位同事和我说起: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句子“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看似简单,但单独分析起来却不容易,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放在跨文化交际框架下进行认知比较就好理解一些。通过英汉两个对等的句子在各自语言中形成理据的认知比较,找出两个相同意义的句子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能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各自话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同时对“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这句话的认知意义有更全面的理解。认知就是对事物认识、了解、体验和应用的过程。对一个句子的认知就是要分析这个句子在其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即人们选择这种修辞方式表达事物时存在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在英汉话语修辞的选择过程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的不同
首先,把“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和“湖里有个岛。”这两句话作为语言符号来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符号代表不同的语言类型。在语系划分方面,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世界上两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系,即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在文字形体方面,英语属于表音文字,而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在语言形态方面,英语从古代的曲折语(粘着语)逐渐向现代的分析语(孤立语)方向发展,而汉语一直坚守分析语的阵地。
另外,英、汉两个句子虽然都是表示存在的句型,在语义上也相同,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却不同。在英语句子“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中,所描述的事物或现象(an island)先出现,放在句首,表示事物存在的环境或条件(in the lake)放在句尾。短语和词组做状语需要后置是英语话语修辞中的一般规律。而在汉语句子“湖里有个岛。”中,状语在前,存在的事物在后。除了表示特殊强调外,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状语一般应放在句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者,英语句子讲求“形合”,在形式上必须完整。介词词组“in the lake”中的介词“in”和定冠词“the”是不能省略的。词组“an island”中的不定冠词“an”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由于“island”的发音是以元音开头的,因此不定冠词必须用“an”,而不能用“a”。
而汉语句子却讲求“意合”,“湖里有个岛。”中既没有介词出现,也没有冠词出现,但意思却很完整,并不影响人们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同
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取向都能从各自的语言中体现出来。从话语结构方面可以看出,在“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中,“an island”处于中心位置,而“in the lake”位于句尾,这充分体现出在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人们总是趋向于把所表达的事物放在突出的位置,而把属于外围的条件和相关周围环境因素放在次要位置,起补充和说明的作用。而在汉语句子“湖里有个岛。”中,却把“湖”放在首要位置,“岛”放在次要位置,这反映出在汉民族的认识中,客观条件和环境是事物存在的必要因素,因此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客观环境和外在条件处于重要的位置。
这两个句子也反映出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取向。西方社会一直强调“Do it yourself”,因此在成绩面前,人们总是强调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在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做任何事情都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主张某一事物的存在都与周围的环境、事物关系密切,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因此在成绩面前,人们总是强调客观条件和周围环境(包括人际环境)的重要性。虽然人们心里不想那样说,但传统的价值取向不可违背,否则就有叛逆之嫌。 三、思维方式的不同
从话语修辞的选择方面也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从“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的话语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英语世界中的人们在形成自己的话语时,在自己意识中首先考虑的是事物的焦点,即“island”。然后才确定事物存在的空间,即“in the lake”。这种从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思维方式称为“发散式思维”或“演绎式思维”。而汉语“湖里有个岛”,首先注意到的是“湖”,然后才聚焦到湖里的“岛”,这种由外围向中心聚焦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聚焦式思维”或“归纳式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从东西方侦探电影或小说中也同样可以反映出来。比如同样的作案现场,西方侦探先假设一个疑犯,然后分析他是否有作案的动机、时间和形式等,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福尔摩斯探案集》;而中国的公安人员在破案过程中是根据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作案方式来确定有可能作案的疑犯。 四、约定俗成
索绪尔认为,人类不同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人类各个不同语言群体约定俗成的结果。而一种语言中词汇的拼写和语法结构的形成也是这个语言群体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群体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同样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这一切又在各自的语言中体现出来,由此形成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这个句子中,它的语法成分和语序(线性结构的组合关系)就是英语语言群体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的体现,是这个群体中所有成员必须遵循的话语修辞原则。如果变换这个句子语序(表示强调或特殊用法除外)或用不属于同一个聚合关系中的词语代替某一个词,那么所形成的句子不是一个违背约定俗成的原则的句子,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句子,或是一个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由于人类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而形成的一个语言群体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构成这个语言群体中的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定方式,即认知模式。认知模式可以说是思维方式固化的一种结果。 五、语言经济原则
我们也可以从语言经济性原则方面分析“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这个句子。语言经济性原则就是在不影响对话语理解的前提下,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准确的思想。任何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形式与结构都要受到本语言群体约定俗成规则的限制。每个句子的话语修辞的选择都不能违背这些规则。因此,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总是在不违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最少量的词语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在“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这个句子中,减少任何一个词都会破坏句子结构,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 六、结语
不同语言中话语的形成不仅仅涉及词汇和语法规则,它还包含着许多文化方面的因素,它是一个语言群体中各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如同一滴水能反映出大海的成分一样,一个句子同样也能够反映出整个语言群体的文化现象。本文对“There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湖里有个岛)这个句子的分析,只是作者本人的看法,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2003.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