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试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8 11:2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存在形式。 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及其现代意义。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 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信息选择和建构的关系。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 认识的发展过程

1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价值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五)社会历史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和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2.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3.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4.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构成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的地位。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5. 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文化结构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观念要素的结构。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努力创建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全面发展。

文明的内涵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动力

1.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 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 基本题型及其主要评价目标示例

试题及参考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

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肯定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统一于一个本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三.辩析题:(每题10分, 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辩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2)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四.论述题:(20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它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把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