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2光的反射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3:0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章 课题2《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能利用反射定律作反射光路图;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利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教育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画图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自身能够发光的物质的图片,展示自身不能发光的物质的图片。

【过渡】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能够看到自身发光的物质,但自身不能发光的物质,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说黑板、课桌、书本等,这是因为光在这些物质上发生了发射,究竟

什么是反射,反射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 1、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过渡】从刚刚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光的反射中,会出现一点、两角、三线,这些分别叫做什么呢?根据刚刚看到的景象,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图像,来直观的理解这几个内容。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的光线; 反射光线:射出平面镜的光线;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提示: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辅助线,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法线用 虚线表示,一定要与光线的画法区分开。)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反射过程中的几个必要的物理量,那么究竟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分组按照课本的实验来进行,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课本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记录每次的i与r的值。

(4)按下图那样 ,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注意: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过渡】现在我们再做一个与刚才相反的实验,我们从反射方向发射光束,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分组实验】反方向入射光束,观察现象。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想一想】老师拿一块平面镜,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一位学生的眼睛,这位同学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老师 的眼睛。老师这样判断有什么依据?同座位的两个学生可以通过平面镜验证一下。

【知识巩固】1、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D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D.反射角是60° 2、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的方法是:

①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入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 ②由入射点和反射面确定法线,法线用虚线画出。

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反射角,反射角一般用字母∠γ表示,由法线和反射角确定反射光线。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练习一下吧。 (根据例题,再讲画图的步骤详细的讲解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