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集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42: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

1、信息和数据的概念区别与联系(3)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而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区别: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知识,是逻辑性(观念性)的。

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2、管理信息及其三个层次(4)

管理信息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采集到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其三个层次为:

战略级:决策信息,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 战术级:管理信息,如月计划与完成情况的比较,库存控制等 作业级:作业信息,如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25、26、课件)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特点:

(一)、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二)、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三)、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四)、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五)、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37) 层次上: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功能和服务对象: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5、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13)

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地管理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要管理这些资源,需要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

每个管理系统首先要收集反应各种资源的有效数据,将这些数据加工成各种统计报表、图形或曲线,以便管理人员能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完成企业的使命,所以,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6、订货点法(课件二)

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依靠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并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订货点,而安全库存的设置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规定的数量,即订货点,则立即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

订货点=单位时区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十安全库存量 局限性: 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新的订单,所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故此订货点法也会造成一些较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特点: 假定订货提前期t、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p是个常量),每

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 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订货点也称警戒点,指订货点库存量qp。 方法:查定法,统计法。

7、MRP/MRPⅡ、ERP的联系和区别(39)

MRP是在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分为时段式MRP和闭环MRP

MRPⅡ是在闭环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而两者区别是MRPⅡ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

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原来的MRPⅡ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区别是ERP突破了原来只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实现对整个供需链资源的有效管理。ERP 也打破了MRPⅡ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旧的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 特别是金融业、通信业、 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三者的集成范围,解决的问题,管理思想也不一样。

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开发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开发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各阶段任务:

系统规划阶段: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可行性研究等;

系统分析阶段: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系统方案的确定等,系统分析阶段是整个MIS建设的关键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流程图的确定,程序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

系统实施阶段:硬件设备的购买,硬件设备的安装,数据准备,程序的调试,系统测试与转换,人员培训等;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及维护,系统建成前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的请求等。 9、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

(1)、初装:单位购置第一胎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该阶段一般是在财务或统计部门应用。特点是只有少数人使用计算机。

(2)、蔓延(普及):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各个部门,但同时又出现了数据冗余、无法共享等问题。

(3)、控制:针对已开发的应用系统的不协调和数据冗余等问题,建立统一的计划。 (4)、集成: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库和能够充分利用及管理组织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 (5)、数据管理:数据成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6)、成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能适应任何管理和技术的新的变化。 10、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个方法

(1)、战略集合转移法(SST)

该方法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战略

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对计算机应用的经验、改革的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这种战略集合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该战略集合由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计划组成。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自上而下地识别企业目标和战略,确定企业业务和企业数据,分析业务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自下而上地根据业务和数据的聚合关系导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构成和结构,最后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作用

1.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 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 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11、U/C矩阵的作用 (96)

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而U/C矩阵就是用来表达两者(过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12、什么是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 (98,课件)

企业流程是指 为了完成企业的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例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向用户交付产品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的产品制造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企业关键性能指标的巨大提高。重组的内容是企业的业务流程,而不是企业的组织等其他方面。 13、可行性分析 (106)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 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 管理上的可行性

这是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 技术上的可行性

这方面应分析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如增加存储能力,实现通信功能,提高处理速度),还需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

– 经济上的可行性

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14、业务流程图 (105)

流程图是掌握现行系统状况、确立系统逻辑模型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系统分析和描述现行系统的重要工具,是业务流程调查结果的图形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