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8:5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7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试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贴码在指定位置上。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 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3.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甘薯

4.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5.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其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 B.利玛窦 C.南怀仁 D.巴多明

6.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7.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据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9.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10.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11.有网友看了左侧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国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12.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无产阶级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二月革命 C.里昂工人起义 D.六月起义

13.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

14.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南北战争

15.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 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 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材料二:17世纪初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问题:(7分)

(1) 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1分)

(2) 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17.16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仅仅为了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Utopia”(乌托邦),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E——托邦)。 (1)“E——托邦”有什么技术特征?(2分) (2)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3分)

(3)试对“E——托邦”作一评价(3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B组(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二、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3.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一文明包括

A.楔形文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拉丁字母、《汉穆拉比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