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摘 要:本文以如何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为研究目标,通过讨论情感沟通的基础、准则和技巧,得出结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师生 情感沟通 素养 热爱学生 聆听 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能为学生创造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催化剂,情感激励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纽带。那么,教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呢?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将有效促进师生间情感沟通,使师生感情更融洽。 一、情感沟通的基础――良好的素养 1、博学多才的素养

想要获得学生的钦佩与信任,教师自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其它门类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要努力让学生在惊叹声中来认识你、了解你,做学生羡慕的老师。如果你能让学生羡慕,自然就会有学生对你投以钦佩的目光,佩服你的才华,从而被你所吸引,成为你忠实的追随者,信服你所传授的一切。而对教师来说,这种吸引力会激发学生对你所教课程的兴趣,也是班级的核心凝聚力,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凝固剂。 2、富有爱心的言行

在取得学生的佩服与信任之后,如何使之长久保持下来是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往往会因为一个不起眼的疏忽,令我们辛苦建立的信任毁于一旦。只有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钦佩与信任你,这种钦佩与信任才会长久。这就需要爱心。而要教育学生有爱心,教师自己首先要起到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素养和富有爱心的言行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富含信任、期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用宽容、循循善诱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认识自身错误、树立进步的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与学生以心交心,平等交往,用充满理性的爱来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去点

燃学生求知的火花,给他们插上探索知识的翅膀,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二、情感沟通的准则――热爱学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的相通。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尊重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的价值,相信他们的发展潜力。学生受到尊重,才能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才能尊重老师,并积极主动地向老师靠近。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情绪体验、教育语言、教育动作、神态及教育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若教师经常板起脸孔进课室,学生在紧张有压力的气氛下,表面上或许顺从老师的意思,但其内心必然是抗拒的;相反,教师的快乐情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