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3 16:48: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什么这么快就告辞而去?”他回答:“听他所讲的,都是些书本上的话,我早已通过诵读知道了。至于文中深奥的境界,反倒好像没见到。”有人把他的话告诉沈重,沈重便把他找去讨论问题,对他大为叹服。
窦威、杨玄感、李密等人都曾由他传授过学业。隋朝开皇年间,徐文远多次升迁成为太学博士。大业初年,朝廷擢升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徐文远所讲解阐释的内容,常常建立新义,之前儒生有所争议的地方,他都判定是非,然后反驳诸家之说,又能够讲出自己的观点。 当时洛阳城发生饥荒,文远出城打柴,被李密的军队俘虏。李密让文远面朝南面而坐,自己用弟子礼节向北面拜见他。文远说:“老夫在过去的日子里,有幸以先王之道传授给将军。如今将军正处风云变幻之际,为起义之众拥戴,权倾万物、威震四海,还能屈身施礼以弘扬尊师的道义,这是老夫的荣幸。李密叩拜道:“我想先征讨宇文化及,待报仇雪耻,然后凯旋而归,进京朝拜。”文远道:“将军前番被杨玄感所误,于是才使家声暂时受损。而回过头来复归正路,以使家国安康,天下民众正是这样寄希望于将军的。”到征讨宇文化及回来,王世充掌握了兵权独断专行。李密又向文远询问计谋,文远答道:“这个人很残忍,心胸又狭窄,既然乘机达到如此权势,必定另有所图。将军先前的计划已经不妥了。
李密失败后,文远又去了东都洛阳,王世充供给他粮食,而文远对世充极为恭敬,见到王世充就先行拜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坐着见李密,却又礼敬王公,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李密,是君子;王公,是小人。”后来王世充自立称帝,又任命他为国子博士。后因出城打柴,被罗士信所获,送到京城,仍被授官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623),唐高祖亲临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的仪式,命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众儒生蜂起提出各种问题,文远随机应对,没有人能难倒他。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16.客居异地,思念故乡。
17.以“桃李月”照应早春;寓情于景,想象故乡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看着眼前一江春水向东流去,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 18.(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锲而舍之;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小学而大遗;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沧海之一粟; (7)鱼翔浅底; (8)近乡情更怯。
19.为下文叙写漆树的悲惨遭遇做铺垫;与下文漆树命运的改变作对比;通过小时候关于漆树传闻的叙写,体现了漆树不受人待见的卑微地位。
20.漆树的传闻让我觉得可怕但又好奇;漆树“挨割受痛”的命运,让我既同情又愤怒;漆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树的向死而生,让我深受启发,敬佩不已。
21.运用了拟人手法,用大颗大颗的泪滴形象地表现了漆树遭受的伤痛;“钝”一词,描写形象,表现了漆树的坚韧与改变的艰难。
22.要接受自己的命运,即便是卑微的存在;面对困境,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使自己更加顽强、坚韧;遇到的坎坷与磨难,要学会改变,实现自己的价值。
23.BE【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B项,应是探春;E项,金锁与玉上的字颠倒了。
24.是因为林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冒失,有不谦之嫌。前后矛盾的说法体现了她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心理。 25.(1)符合蔡瑁、张允的降将身份; (2)符合曹操水军部署的实际情况; (3)与半夜有密报的情节照应; (4)与密报内容照应。 26.
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全书看下来,毛姆的确还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并没有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或者描绘美好的未来,他微笑着,以现实的名义给了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一个响亮的巴掌,一次窘迫而平庸的死亡。我想毛姆心里也是佩服他笔下这个人物的,因为很多只能藏在心底的情感被放大然后赋予在主人公身上,通过他的言语来说自己的内心。毛姆不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