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4:53: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目标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他们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我们称其为“诸子百家”。他们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百家争鸣”,在此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是后世的“至圣先师”。孟子将其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 “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课堂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2.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 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3.(2005年湖北八市3月模拟)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4.(原创)关于下图所人物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生活在战国时期,鲁国人 ②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③晚年对《诗》、《礼》、《书》、《易》、《中庸》、《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

④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A.②④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5.(2005年福州5月模拟)下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

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6.下列言论中,属于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是 ( )

A.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

7.(原创)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

A.汉武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康熙帝 8. (原创)在关于 “人性”的看法上,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性相近” B. 孟子:“性善论”

C. 荀子:“性恶论” D. “性恶论”真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9.(2005年天津4月模拟)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 )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10.(2004年高考上海卷,28)(6分)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图意为孔子的书籍)。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 丙三种说法的理解。(6分)

探究延伸

20.(原创)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

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乃至是世界的。孔子为什么能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呢?

知识坊

孔子向礼于老子趣闻

孔子适周,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在一旁。老子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大概听到各种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快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见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率领学生告辞退了出来,

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很奇怪,问孔子道:“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孟母三迁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过,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孟母第二天就把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

孟子潜心学习,后成为儒家第二大宗师,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后世尊号“亚圣”。而“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乱世哲人——荀子

荀子,名况,号卿。约公元前313— 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32篇,大部分是其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很大影响。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标解读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这样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之时,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汉武帝身体力行,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具体措施有三点: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预国家大政;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儒学至此终成统治之学——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皆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延续达两千年之久。 重点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秦统一六国后,儒家学派遭受沉重打击的主要原因是( ) A. 此时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来领导儒家学派B. 秦始皇实行 “焚书坑儒” C. 在战国后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学派处于劣势 D. 儒家学派的主张在当时已经过时 2.(原创)关于下图所示帝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数次在全国“举贤良对策” B. 在他统治时期,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C. 在他统治时期特别赏识董仲舒D. 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诸子百家的经典 3.(原创)董仲舒是通过汉朝哪种选官途径进入官员行列的( ) 格 B.“举贤良对策” 族势力和声望而选评 D. 科举考试

上海卷,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六艺之科、孔子之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5. 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 ①君为臣纲 ②父为子纲 ③孝为“天经”、“地义” ④仁、义、礼、智、信 ⑤夫为妻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原创)下列哪部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 ( )

A. 凭太学资 C. 依家4.(2004年高考术者,皆绝其道,

A B C D 7.儒家经典在汉武帝时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其中被称为《五经》的是( ) ①《易》 ②《大学》③《诗》 ④《礼》 ⑤《书》⑥《春秋繁露》⑦《春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

8.(原创)下列哪项不是太学举办的影响( )

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B.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 C.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D.全国包括地方的教育系统也得以建立 9.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二、材料解析题

10.(2005年南京2月模拟)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王充《论衡》 请回答:

(1)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2)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各持什么观点?(4分) (3)结合材料二、三,扼要概括两汉时期哲学发展的特点。(3分)

知识坊

汉武帝的一些历史性首创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日前,随着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中央台热播后,引起了广大观众对西汉历史特別是汉武帝时期历史的强烈关注。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这里就介绍一下汉武帝的一些历史性首创。 1. 他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 他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 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巨大影响。

4.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才做官。 6. 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 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8. 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9. 他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0. 前105以宗室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1. 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2.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13.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 14.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董仲舒” 儒学大师故乡究竟何处?

关于“董子故里”的争论,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枣强学者还推断,当年的董故庄村与旧县村本为一村。两县学者引经据典,各执一词。

据了解,关于董仲舒的籍贯,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称:“董仲舒,广川人也”。广川现为景县的一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