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2师说讲解与例题 鲁人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师说

问题导学

1.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论证观点上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第三段的分论点是什么?第三段与第一段有何内在联系? 3.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自主探究

课文中有关“尊师”“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 文法导析

1.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这一段中,作者选用三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先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纵向对比,接着是一般人对子和对己在句读和解惑方面的对比,最后是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横向对比。三个方面的例子,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从师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耻相师,一种是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观点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句式整散结合,自然灵活,错落有致。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请以“精神”为话题,自定立意,然后运用例证法写一片段,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少于200字。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当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的人。但是韩愈却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招后进,办学校,兴师道。不仅开一代学风、文风,更教育了一代新人,传承了千年文化。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问了吗?你说了吗?你挺身而出捍卫或反对了吗?你敢对潮流说“不”吗?今天,我们是不是缺少 “好为人师”的风气?是不是缺少敢于向流俗说“不”的“韩愈”呢?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载的大多是孔子如何传道解惑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他如何教学生识字读书的事。可见,学习最初是为了求道或解惑的。不知从何时起,学习变成了以学习教材字句为主,并渐渐丢掉了最初的目的,到如今,这种情形就更为突出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认为这是“小学而大遗”,这种“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带着他心爱的狗跟 随他的父亲去海边散步。狗在奔跑时踩坏了一个小女孩用沙子堆砌的小水渠。小女孩在男孩已经道歉的情况下仍无理地要求她做富商的父亲买下这条狗并打死它。男孩的父亲没有代替儿子作出是否卖狗的选择,只是告诉富商,狗的主人是他的儿子,应该由他的儿子作决定。

我很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他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而是让儿子独立思考,自己选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这样做看似简单,但我却认为很不简单。首先,这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只有尊重子女,才会受到子女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为两代人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吃的到穿的,甚至想包办他们的思想行为。家长只要求孩子读好书,而

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心灵。这样,家长和子女的隔阂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难了。

文本图解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论证角度不同。第一段从正面立论,在论证教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基本观点;第二段从反面立论,通过三组事实进行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恶劣风尚。作者在第一段里有感而发,由当时以从师为耻的风气,提出观点;第二段批判现实,从反面证明从师的重要性。两段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提示:第三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行(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两方面的事例论证,最后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这一段是从正面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3.提示: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自主探究]

提示:解答时应注意两点:其一,要将课文中的“尊师”“重道”的观点与今天现实社会相联系;其二,谈看法,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具体加以论证。

古代虽有尊师重道,但在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中,是看不起教师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之事。在这种恶劣风气盛行的情况下,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疾呼“学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理,确实有很大的威慑力。今天,教育有了空前发展,但教师的职能、地位、从师的必要和为师的荣耀感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此名作在当代其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运用例证法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例:选例要准,应该做到对号、典型与新颖。 2.叙例:就是对所选事例进行引述,要做到简明概括,清楚明了。叙例的诀窍在于“概括”“照应”,叙述时要对所选事件抽丝剥茧,对其不同侧面遴选甄别,选出最符合文章观点的侧面加以概括,并在叙述中恰当回扣作文标题、中心话题。

3.议例:就是要用所选事例对论点进行论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议例时可对事例用归纳探究、因果对举、逆向假设、意义分析、对比等方式缜密地解析处理事例,以避免议论生拉硬扯或浮光掠影。

往往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点面共举,以人所未言、少言之例为点,详细论述;以喜闻乐见或耳熟能详之例为面,以排比举例的形式点到即止,简洁雄辩。

范例展示

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如何逃生吗?众多蚂蚁聚拢抱成团,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我仿佛看见熊熊山火在烧,一团黑色正沿山脊流动;听到“噼叭”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并没有什么可怕,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忽视了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潜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厚重,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卑微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敢于说‘不’”“教育”“风气”“师说” (2)“学习”“大与小”“教育”“说说‘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