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1:1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雨霖铃 柳永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背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知识积累】
㈠关于“词”:(让学生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词的知识,然后再总结,加深学生对 “词”知识的了解) 1、起源时间:起于南北,成于唐,盛于宋
2、别名:诗余、歌词、长短句 3、特点:
⑴、从“诗余”来看,词在诗后。
⑵、从“歌词”来看,是先有曲调后有填词,“破阵子”就是一种曲调,词内容就是其歌词,这就是“依声填词”。
⑶、从“长短句”来看,说明词有长有短,长短不一,名称有不同:58字以下称小令,59-90称中调,91以上称长调。
⑷、风格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笔调细腻温婉,代表作家有柳永与李清照。豪放派以写国事英雄为主,风格宏大雄浑,代表作家有苏轼与弃疾。 ㈡词牌介绍
雨霖铃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明皇杂录》中记载:唐明皇因安禄山之乱迁蜀,入斜谷,时霖雨连日,在山间栈道中闻雨水之滴嗒声而悼贵妃所作。 所以本词调乐声以哀怨低沉为主基调。 ㈢简介柳永
柳永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创作慢词。 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被称柳七,官至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一生屡试不第,故改名为“永”。生性放荡,喜结交歌伎、乐工,一生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合资埋葬。
柳永作品内容多写闺情离绪与羁旅行役;好用铺写与情景结合的手法.语言通俗,故流传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永词”。
这首词写于他在京城仕途失意,准备远行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离别之词。 ㈣创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㈤虚实结合的诗歌创作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诗人描写的眼前看到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现实的客观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指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不在眼前的情、景。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虚实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能够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测定性评价】 一、填空(20分) 1.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歌词”等。 2.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 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代表人物: 、 )和 (代表人物: 、 ) 4.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默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兰舟催发。 , 。念去去, ,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今宵酒醒何处? , 。此去经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赏析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离别词,表达词人依依惜别,想象离别后自己孤独凄凉浓浓的愁绪。
2词人描写了哪些意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寒蝉 长亭 兰舟 暮霭 酒 杨柳 月
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关键词:伤离别 离愁
3找出此种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直接抒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词人写景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
5词人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通过一系列意象以及想象别后自己的境遇来达到抒发自己孤独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是李叔同的《长亭送别》。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朗读指导
自由朗读——指导朗读——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 (1)第一次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小声朗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大声朗读,齐读。
①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三、 整体感知
1.说说读了本词你的感受是什么?(基调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离愁别恨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离别 (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5. 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