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实施纲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3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实施纲要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相关工作要求,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生为本、思想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依据学校“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实施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以下简称“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创新拔尖人才。 一、实施原则

1.强化理论,引领青年

以增强思想政治修养为统领,着力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应用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引领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立足需求,塑造青年

坚持政治理论引导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分年级、分方向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分类引导,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理论素养、道德情操、责任意识的同时,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切实助推学生人生理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3.创新模式,历练青年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已有育人模式基础上开拓创新,教学实施层面引入项目化教学团队招投标机制,学生考评层面引入末位淘汰机制,学生管理层面引入群体自主型管理机制,以此切实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4.整合资源,发展青年

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广泛联系理论专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团体,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积聚合力,为学生社会视野和国际视野的塑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创新拔尖人才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和发展助推力。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二、工作目标

1.远期目标

——“培养体系”建设目标。通过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实效等系统性工作,努力构建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符合青年创新拔尖人才现实发展需求的高端成长平台,以此不断拓展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格局,进而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间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青年大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以学生个性差异和优势潜能为出发点,以夯实政治理想信念为主线,以完善综合素质结构为保障,从塑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入手培养具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深厚马列理论素养、高尚道德情操、强烈责任意识、卓越成就动机、宽厚知识基础、优秀实践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可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2.阶段目标

——一年级阶段。以政治情感、通识修养和基本技能的引入为重点,对遴选对象进行“零门槛”的大众化培养,普遍提升遴选对象的“全员通用能力”,为二年级培养对象的遴选奠定良好基础。

——二年级阶段。在为学生夯实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国情和专业问题,提升学生对于经典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认知,并同时强化学生在相应专业序列的“精英核心能力”。

——三年级阶段。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问题入手,寻求宏观理想信念和微观个人价值的契合点,并进一步塑造学生“专业成就能力”,实现立足于崇高理想信念之上的个体发展。

——四年级阶段。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平台助推和后台支持,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仰和角色认同。 三、培养对象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培养体系”的重点培养对象是政治素质优良、学业基础扎实、在校表现优异、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浓厚学习兴趣的优秀学生。

“培养体系”每年面向全校二年级本科学生招募培养对象,在培养对象完成大众标准的教育任务基础上对其按照更高标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精英能力培养。

四、学生遴选

“培养体系”依托通识培养课程在一年级学生中建立优秀人才库,并采取“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综合笔试—评审小组面试”的综合机制进行学生遴选工作,计划每年遴选60名左右学生展开培养。

资格审查环节由“培养体系”办公室按照报名人数的40%比例选取综合笔试人选;综合笔试环节由办公室和项目化教学委员会按照参与笔试人数1:2的比例确定面试名额;评审小组面试环节根据评审小组内所有评审教师评定总分的平均分择优录取学员。在所有遴选程序中通过的拟定学员名单均须经工作领导小组一致同意,一经决定不得变更。 五、管理实施

1.组织管理体系

“培养体系”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团委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共同实施。由校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审定、教学和管理人员的确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团委设立办公室,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委员会作为“培养体系”的教学核心,负责课程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

2.学生管理体系

“培养体系”实施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为每一位入选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班级内配备辅导员和教务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学习、科研、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和综合评定。

3.教学管理体系

“培养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以项目化形式聘任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项目化教学委员会,按照“校内外兼顾、主要面向校外”的原则组建专业序列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