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4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 初赛试题(2013.3.3) 说明:

1.本试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题,计90分;第二部分为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全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选错东不选得0分,共12题,计60分。全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纸(卡)相应位置。驳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完毕后,请将试卷、答题纸(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4.常数g=10牛/千克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片中,能体现“增大摩擦”的是 ( ) 2.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越快 (B) 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 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3.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α=30°,β<60° (B)α=60°,β>60° (C) α=30°,β>60° (D)α=60°,β<60° 4.重力为10牛的水对漂浮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 ( ) (A) 一定小于10牛 (B) 一定等于10牛 (C) 可以等于0牛 (D) 可能大于10牛 5. 容器内盛有部分盐水,在盐水中放入一块淡水凝固成的冰,冰熔化后 ( ) 上海市第二十七界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第1页 共 10页

(A) 盐水的密度减小,液面上升 (B) 盐水的密度减小,液面不变 (C) 盐水的密度减小,液面下降 (D) 盐水的密度不变,液面也不变 6.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 (A)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B)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C)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7.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B) 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 (C) 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D) 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物体的像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

10.在听磁带式录音时,经过20分钟,带轴上带卷的半径会减少1/3。那么,从此刻到带卷的半径变成起始的一半时,经过的时间为( ) (A) 8分钟 (B) 7分钟 (C) 6分钟 (D) 5分钟 11.家用电能表标有“1500r/kWh”的字样,若只有一台录音机工作,测得电能表转盘转一周的埋单恰好为100秒,则这台录音机的电功率为( ) (A) 8瓦 (B) 15瓦 (C) 20瓦 (D) 24瓦 12.“220伏 25瓦”的白炽灯L1与“36伏 25瓦”的白炽灯L2均正常工作,若两灯丝的材料相同、长度相近,则( ) (A) L1灯丝细且L1比L2暗 (B) L1灯丝粗且L1比L2亮 (C) L1灯

丝粗,两灯一样亮 (D) L1灯丝细,两灯一样亮 13.在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块,它们在丙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下线运动( ) (A) 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B) 甲可能不受摩擦力 (C) 甲和丙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 (D) 将乙拿掉后,甲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14.甲、乙、丙三只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时,则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 (A) 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 (B) 乙灯烧毁,丙灯不亮 (C) 丙灯烧毁,乙灯不亮 (D) 乙灯变得更暗,丙灯变得更亮 15.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伏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秒的恒定速度向斜上方移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千瓦。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的电流为5安,若载人时扶梯的移动速度和不载人时相同,则这台自动扶梯可同时乘载的人数最多为(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千克)( ) (A) 25人 (B)

20人 (C) 14人 (D) 12人 上海市第二十七界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第3页 共 10页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输出电压恒定不变,现将一个灯泡L拉在离电源很近的A、B两点时,灯泡L的功率为25瓦,若将灯泡L接在离电源较远的C、D两点时,灯泡L的功率为16瓦。则此时输电导线(A)C、BD共同消耗的功率为( ) (A) 1瓦 (B) 2瓦 (C) 4瓦 (D) 9瓦 17.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均匀物块,分别沿各自虚线切割掉一半,将剩余部分a和b按照图示位置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两物块的重力势能( ) (A) a比较大 (B) b比较大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8.匀速前进的队伍长为40米,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走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再回到队尾,此时队伍走过的路程为30米。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为( ) (A) 70米 (B) 80米 (C) 90米 (D) 100米 19.设计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a表示定值电阻,b表示滑动变阻 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中,a可以有阻值分别为R1、R2的两个定值电阻可供选择,b可以有最大阻值分别为R3、R4的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且R1

(A) B1 (B) B2 (C) B1 +B2 (D) B1 -B2 21.甲、乙两人在长为50米的泳池内,进行游泳训练。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0.9米/秒,两人现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共游了25分钟,不考虑两人

在泳池内的转向时间,甲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 ) (A) 2次 (B) 4次 (C) 6次 (D) 8次 22.把一根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封闭的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 示。图中D为AB边的中点。如果A、C之间的电阻大小为8欧,则B、D之间的电阻大小为( ) (A) 8欧 (B) 6欧 (C) 5欧 (D) 4欧 23.如图所示,密度、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悬挂重为G的小物块(体积忽略不计),棒的1/n浮出水面,则棒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 (A) nG (B) (n+1)G (C) (n-1)G (D) (n+1)G/(n-1) 24.一般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冬天的北方比较冷,房间内都有供暖系统。如果户外温

度为-20℃,则房内温度为18℃;如果房外温度为-30℃,则房内温度为12℃。那么,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 ) (A) 75℃ (B) 70℃ (C) 65℃ (D) 60℃ 25.定值电阻R1和小灯泡R2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所示。若将R1和R2串联后接在8伏的电源两端,则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 ) (A) 1:2 (B) 1:3 (C) 2:3 (D) 3:5 上海市第二十七界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第5页 共 10页

26.如图所示,一扇窗门高H=1米、宽d=0.8米、质量m=6千克,窗门的厚度和密度均匀。在门的一侧上下对称的(A)、B两处各安装一个铰链,且A、B相距h=0.6米。将这扇窗门安装好之后,若该窗门的重力由这两个铰链平均承担,则铰链(A)对这扇窗门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30牛 (B) 40牛 (C) 50牛 (D) 60牛 27.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75°,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个数为( ) (A) 6 (B) 5 (C) 4 (D) 3 28.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

升高了

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

升高了6℃。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 (A) 5℃ (B) 4℃ (C) 3℃ (D) 2℃ 29.如图所示,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为3:1,用轻质细杆相连。同时用一根细绳将两个小球系住,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C,并设法让两球和轻杆组成的系统保持平衡,则系统平衡时,(A)C绳与BC绳的长度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30.如图所示,容器的质量为m,若从容器的底部通过小孔向容器 内注入质量为M的水,需要做功为W。现将小孔打开,水自然会从小孔流出,与此同时提升容器,使容器内的水面相对地面始终保持原有高度,当容器内的水全部流走时,需要做的功为( ) (A) (M+m)gH+W (B) (M+m)gH (C) (M-m)gH+W (D)

(M+m)gH-W 上海市第二十七界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第6页 共 10页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31.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产生的汽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一定变大 (B) 同质量100℃的水蒸气比沸水造成的烫伤一定严重 (C) 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为100℃ (D) 水温升高,密度一定减小 32.现有两个灯泡L1和L2,它们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1和I2,此时两灯泡的电功率分别为P1和P2.若R1>R2,则下列各关系式不可能成立的有( ) ...(A) U1=U2,I1P2 (B) U1>U2,I1I2 ,P1>P2 (D) U1>U2,I1>I2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