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2:3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000010 适用专业 矿物加工

学时数:总学时数76(其中讲课为64学时;实验为12学时) 学分:4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1、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两部分。以电路基本理论为基础,并兼顾电子技术,通过讲授、实验、习题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进行较简单线性电路的计算。 2、变压器部分,主要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常用变压器、特殊变压器的使用方法。

3、电子技术部分,重点了解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与基本应用;对电子电路进行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并通过一些必要的计算建立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训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5、具有进一步自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的能力。 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参考学时分配(讲授共64学时) 电路部分(26学时)

(一) 直流电路(10学时)

1、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 2、 电路的工作状态

3、 克希荷夫定律和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4、 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5、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互换 6、 迭加原理

7、 等效电源定理 8、 受控源的概念

(二) 交流电路(12学时)

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4、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5、 R L C串联、并联交流电路

6、 RC电路的频率特性,交流电路中的串联、并联谐振 7、 三相交流电路

(三) 电路中的暂态分析(3学时)

1、 概述

2、 换路定则

3、 一阶RC电路的响应

4、 一阶线形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四)变压器(3学时)

(一)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2学时) (二) 变压器(2学时) 1. 基本结构与原理 2. 变压器外特性 3. 变压器技术数据 4. 特殊变压器

5. 三相变压器及绕组极性测定

电子技术部分(36学时)

(一)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6学时)

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 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 3、 半导体三极管

(二)基本交流放大电路(12学时)

1、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2、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3、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5、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6、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7、射极输出器 8、功率放大电路

(三)直流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8学时)

1、直流放大电路的直接耦合 2、差动放大电路 3、集成运算放大器 4、基本运算电路

(四)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1、整流电路 2、滤波电路

3、直流稳压电源

(五)基本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4学时)

1、基本逻辑门电路

2、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六)时序逻辑电路(4学时)

1、双稳态触发器 2、寄存器、计数器 一、 实验内容(12学时)

1、 直流电路研究(2学时) 2、 戴维宁定理(2学时)

3、 日光灯实验(2学时) 4、 三相交流电路的研究(2学时) 5、 单级放大器(2学时) 6、 门电路(2学时)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后续课为《矿山电工》。本课程则是成前启后的过渡课,它阐述的是本专业必备的电路理论,并从工程观点介绍公用的典型器件,单元电子线路,其内容选择力求简明实用。 二、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电工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秦曾煌主编。 [2] 《电工学》上、下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康润生主编。

[3] 《电工学基本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孙骆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