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2:0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篇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典型机构认知及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1典型机构认知

1.1.1 实验目的

1) 通过参观各种机器、机构实物和教具模型,初步了解本课程所要研究与学习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常用机构(如连杆、凸轮、齿轮、槽轮和棘轮等机构)的感性认识。

2) 深入理解构件、运动副、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正确掌握机器与机构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具有区分机构中的构件、运动副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1.1.2 实验内容

1) 倾听录音机简单介绍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2)观看各种常用机构,各种典型组合机构和机器的展示,听其介绍机械的组成、作用和特点。

1.1.3 实验步骤

1) 认真观察各种机构,以及机构中的构件是采用何种运动副进行连接的。 2) 初步了解各种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功用等。

1.1.4 思考题

1) 机构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2) 实现直线运动的机构有几种,试举例说明。 3) 运动副分为哪几类?

1.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2.1 实验目的

1)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做到会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按照规定的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能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能够看懂机构简图。 2)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机构的自由度会分析并验证机器或机构是否能动,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1.2.2 实验内容

1) 将机构运动起来,观察其各构件的运动及联接情况,选择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并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以简单的线条和各种运动副符号将机构运动简图画出来。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见表1.1。

2) 计算机构自由度,并指出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2.3 实验步骤

1) 了解被测绘机构的名称和用途。

2)启动机器,仔细观察并正确判定机架、主动件和从动件;从主动件开始,按照

运动传递顺序,正确判定各相邻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进而确定出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 量取各构件的实际尺寸。

4)恰当地选择投影面(一般选择机构的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和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以简单的线条和各种运动副符号从原动件开始,按照运动传递顺序,依次画出各构件和运动副,最终将机构运动简图画出来。

5)计算机构自由度,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表1.1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

类别 名称 轴、杆、连杆等构件 符号 构件的连接 机架 组成部分的永久连接 杆与固定支点的连接 活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