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2 7:35: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1. 压缩系数答:单位体积,在单位压力变化条件下物质体积的变化量。可有下式表示:C??1dV
Vdp2. 测试半径答:在一口井上,若使用一脉冲(瞬间注入或采出某一体积流体)引起压力反应,该脉冲的压力反应离井的距离即称为测试半径。 3.封闭边界答:在油藏的边界上,无液体通过称为封闭边界。
4.视稳态出现时间 答:无限径向流期与视稳态期的压力导数相等的时间。
5.压力降落测试答:压力降落测试是在整个地层压力达到平衡后,油井开井生产,并连续测量井底压力和产量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生产时间作出曲线,以确定油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
6.不稳定早期答:压力传到边界之前,即井底压力不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不稳定早期。
7.视稳态期 答:油井井底压力完全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视稳态期。
8.压降漏斗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某瞬间压力分布呈对数曲线,一般称为压降漏斗。 9.表皮系数答:表皮系数的定义是:s?(K?1)lnrs
Ksrw'10.折算油井半径答:rw?rwe?s
11.油层流动系数答:油层流动系数:kh
?12.Y函数答:每单位地下产量的压降速度。表达式是y?1d(pi?pw(t))
qBdt13.探边测试答:探边测试是利用油气井生产时,压降漏斗在排驱面积范围内向外扩展的整个过程中,利用井点测试资料识别油层各种边界的位置与性质的一种分析技术。 14.压力叠加原则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降等于油层中各井生产而引起在该点上压力降总和。
15.镜像反映 答:镜像反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一口油井附近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存在时,可将不渗透边界看作是一镜面,做出与实际油井完全对称的虚拟井,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16.打开性质不完善答:是指油井完井方式对油层的伤害,即油层全部钻开,但采用下套管的射孔的方式完成的井。
17.打开程度不完善答:是指钻井过程中,只钻开部分油层引起的伤害。 18.井底附近油层污染 答:是指钻开油层以后,油层受泥浆浸泡而被污染。
19.井储效应答:井储效应是指井筒系统内的流体,由于井筒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弹性能量的释放或聚集所引起的该井流量的变化。
20.续流 答:续流的含义是当地面井口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
21.雷米典型曲线答:雷米典型曲线是均质地层中考虑井储效应及表皮效应的压降理论曲线。
22.格林加登典型曲线答:格林加登典型曲线是以无因次量pwD与tD/CD为坐标的双对数理论曲线图版。其中每一条曲线的模数为CDe2s。 23.折算生产时间答:tp?油井累计产量
稳定产量24.流动效率答:流动效率的定义为:实际采油指数与理论采油指数的比值。
25.压力恢复测试答:利用关井后井底压力随时间不断恢复的实测资料,确定油层参数的方法叫压力恢复测试。
26.点压答:在现场测压工作中,有时没有取得系统的压力恢复数据,而只测到关井后某一时刻的压力值,这种压力值称为点压。
27.油藏平均压力答:油藏平均压力是指,在某一封闭系统中,地层压力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相对平衡以后建立起来的,代表整个油藏的压力。
28.试井答:试井是通过对油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层各种物理参数及油井生产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
29.视压力答:视压力定义为:??2?pp0pdp
?z30.单孔隙型裂缝储层答:单孔隙型裂缝储层是指其储渗系统只存在于裂缝介质之中,基质岩块基本上没有储渗能力,裂缝本身即是油气储集空间又是油气渗流通道。
31.双孔隙型裂缝储层 答:双孔隙型裂缝储层是指储渗系统存在于裂缝介质与基质岩块两者的孔隙之中。
32.窜流答:在双重介质油藏中,裂缝和孔隙之间存在着流体交换,这种交换称为窜流。
233.窜流系数答:???kmrw
kf34.定压边界答:在油藏边界上面有一个恒定的压力就叫做定压边界。 35.双重介质答:有两种空隙空间构成的介质叫双重介质。 36.气体的状态方程。 答:??Mp
RTz37.不稳定试井 答:不稳定试井是根据弹性不稳定渗硫理论,利用实测的井底压力资料,经过适当的数学处理,以获得该井排驱面积范围内的油层参数与有关的地质特征信息的技术。
38.无因次压力答:pD?2πkh(pi?p)
quB39.无因次时间 答:tD?40.无因次半径答:rD?kt2??Ctrw
rrw
Cs22πh?Ctrw41.无因次井储常数答:CD?
42.视径向流动答:在裂缝对地层流体流动的影响范围以外,在弹性机理作用下,地层流体以径向流动方式向裂缝影响区汇集的流动。
43.气体压缩因子答:在相同条件下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偏差程度,它是压力与温度的函数。
44.霍纳曲线 答:在压力恢复测试中,如果以pw(?t)为纵坐标,以lg?t为横坐标作图,
?t?tp将出现一条直线,则称该种曲线为霍纳曲线。
45.形状因子答:当无因次时间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各种形状的排驱面积的MBH涵数曲线都呈现为一条直线,既有:F(tDA)?lnCA?lntDA其中CA就是形状因子。 46.MBH函数答:?F(tDA)?4?tDAn?1?Ei(??2??CtdN4ktp)
47.非达西渗流答:由于惯性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偏离了达西定律的渗流称为非达西渗流。
48.表皮效应答:表皮效应:在井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形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譬如钻井泥浆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或压裂见效等,这个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有所不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个小环形区域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
象称表皮效应。
49.视裂缝渗透率答:当多组裂缝发育时,各方向渗透率的几何平均值称为裂缝系统的视渗透率。
50.地层系数答:地层系数:kfh
? ?
表皮系数
任何引起井筒附近流线发生改变的流动限制,都会产生正表皮系数。一般用试井解释计算的表皮系数来确定某口井的总流动效率,这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通常,将试井中得到的较大正表皮系数作为能否进行增产措施以提高单井产能的依据。但应注意,这里用到的假设,近井区的地层伤害程度,在较大范围内都是相同的。但往往这些措施不是非常有效,这是由于计算出来的表皮系数实际上是个复合变量。它不仅仅是近井区地层伤害的函数,它还与射孔几何参数、井斜、产层部分打开和其它与相态和流量相关的参数有关。因此,要得到近井区真实的表皮系数,必须将试井表皮系数分解为几个部分。另一方面,试井解释得到的渗透率和表皮系数具有相关性,其中一个变量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所以对选定的渗透率—表皮系数模型,需要结合一些附加的输入数据来减小计算的不稳定性。只有通过正确的模拟,才能选择合适的增产措施,这对高产能气井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井真实的与地层伤害有关的表皮系数,通常只是试井计算出来的总表皮系数的一小部分。
渗透率
1、所谓渗透率是指透过气体流率与净进料流率之比.循环比则为循环气与净进料流率之比.优化的目的就是确定α和β的最佳值,即应用单纯形最优化技术,求解与目标函数最小值对应的α和β值 文献来源
2、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的公式:该零售商的市场占有率公式来分析如下市场份额=渗透率x忠诚度x消费指数(1)渗透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文献来源 3、K称为渗透率.β为非达西流动的修正因子.δ为多孔陶瓷薄膜的有效厚度,Re为雷诺数.采用Carman-Kozeny经验公式[5]表示渗透率:K=CΦ3τΣ2(3)式中:C是Kozeny常数
CDe2S值的大小可判别储层污染或改善的情况,一般来说,
污染井:CDe > 103;
未受污染井:5 <CDe≤ 103; 酸化见效井:0.5 <CDe≤ 5; 压裂见效井:CDe ≤ 0.5。
2S2S2S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