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 22:4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诗句常以长短相间,自由活泼地表现,无拘无束;加上鲜活朴实的口语,力求一种种随诗情而产生的“内在旋律美”,与诗行内在节奏、音律与意象相一致和融合的色彩感受;他的诗,意象愈发丰满,显得那般绚丽;诗体自由的新诗创作追求,亦是他一生诗歌事业的伟大贡献。 四.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强调捕捉瞬间的感觉和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重视印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有独特的艾青的\光\和\色\。
第四部分:专项练习及试题答案
一、专项练习题
【填空题】
1. 艾青,原名 ,号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年,他在狱中创作了成名作《 》和代表作《 》《 》 等。 2.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3.艾青的诗歌创作分为 (1932-1937)、 (1937-1941)、 (1941-1979)和 (1979-1984)四个时期。 4.1937年至1941年短短四年。因日本入侵,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这使他从早期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画的影响下走出来探索出一条富有 的艺术道路。 5. 年抗战爆发后,艾青携家人先后流亡武汉、山西临汾、湖南新宁和桂林,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新宁师范执教,亲见挣扎于铁路沿途的大批流民和伤兵,他们颠沛流离的沉痛感受,唤醒了他异常强烈鲜明的家国意识,创作出许多名传一时、堪称不朽的抗战诗篇,如《 》《 》,从而奠定了他伟大的抗战诗人的地位。 6.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 的诅咒和对 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 和 的向往。 5
7.1979年平反昭雪。创作进入了第二次 期。写有作品《 》《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等著作。
8.《 》曾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万人大会上朗读,赢得了非常强烈的社会效果。它较早传达出久蓄于民众心底的彻底否定“ ”,开启新时期航船的普遍情绪。与他高潮期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但艺术感染力却不如高潮期的作品。
9.艾青,一个“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一个拥有“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是善用 的手法,他的诗中频繁出现的两个意象是“ ”和“ ”其中的“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以及辛勤劳作在土地上的人民,“ ”象征光明、理想,给人以新的生机和希望,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追求。
10.《 》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课本。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 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 \的强烈仇恨。 11.“……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一句出自《 》,其中的“她”是指“ ”
1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出自于《 》 13.《 》一诗则袒露心胸迎向日出:“这时候/我对我所看见所听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