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2:4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

作者:郑光虎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 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象一直都是各国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难题,许多国家也因此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所以不良贷款是影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也一直在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危害的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具体管理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成因 管理策略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由于受到我国当前体制的影响,目前大多仍处于粗放形式,且尚未健全和完善出一套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信贷管理机制和模式。这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实际业务的脱节,且对申请贷款企业的信用、资质调查程度、贷款办理手续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所有下降,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

2.银行内控系统欠缺。内控系统构成简单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员岗位设置和职能系统运行上均存在欠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由于整个流程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导致制定的法定程序和内控系统设置都流于形式,严重缺乏约束。而实际上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只是一味的照搬模板,没有真正结合各自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设立,导致建设的内控系统均无法满足各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需求。

3.客户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大多为各大中小型企业,各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管理水平、盈利能力都较大型企业有所欠缺,所以中小型企业经常会出现资金周转和贷款偿还困难的现象,导致企业破产进而给商业银行造成不良贷款。而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在配备财务管理人员时不像大型企业那样严格,大多数均不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以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容易出现错误和存在以虚假财务数据骗取贷款的现象。

4.信贷员业务水平和素质不高。信贷人员是商业银行开展经营业务和吸收优质贷款的主要力量,而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构成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就是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员为了追求工作业绩,对于贷款的质量并不重视,仍然冒着风险将贷款发放给一些实际不具备资格贷款的企业。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导致银行的产生更高的贷款风险且资金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

1.对银行自身的危害。商业银行的发放出去的贷款如果不能及时的收回,就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进而对银行的盈利造成影响并大幅度降低了银行的利润,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方面,产生的不良贷款不仅占用了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因为产生不良贷款后,商业银行需要投入一些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和回收不良贷款。而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资金迟迟难以回收,商业银行的资金一直被占用,导致银行的资本创造利润能力大幅降低,也会对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造成影响,对于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2.对金融安全的危害。不良贷款的产生不仅仅会对商业银行本身造成不利和危害,世界各国都因为不良贷款的出现和累积而引发了金融危机的产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控制。因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如果持续处于增加的状态,那么就会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产生影响和阻碍。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出台各种政策帮助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但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象一直未有明显的改善。

3.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象具有直接联系,积累的不良贷款越多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越大,由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市场的运行,所以大量的不良贷款最终会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疲软。另外不良贷款的产生还会加大我国的财政负担,占用财政计划中原本属于社会基础公共建设和福利的财政资金。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策略

1.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责任认定分担制度。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健全并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董事会制度,严格按照规定依法选出银行的董事长和监事长以及总经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和监督力度,做到使银行各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畅、沟通方便、能够及时控制各部门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从而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和平稳发展。另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分担制度也是银行在管理不良贷款是所使用的重要手段。银行应在不良贷款形成之后对相关信贷工作人员负责的企业贷前调查、资格审查审批、出账放款等经营管理环节进行责任认定,并将预计损失合理分担到相关岗位上去。商业银行不仅要按照要求严格问责,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类指标和政策的正面导向作用,推动认定后的不良贷款加快清收。

2.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我国应该制定出一套规范、完整的贷款操作流程和手续,并将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进行科学的完善。信贷人员在操作贷款业务时,要严格按照制度对贷款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和评估,规范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和办理手续。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彻底从源头提高贷款质量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型信贷管理机制和模式并向现代的精细化管理转变。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的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心、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信贷员的执行力,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价值体系和相关的信贷管理制度能够充分高效率的执行。

3.建立预警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主要负责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所以银行应对其重视起来并设立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定期向高层管理决策者汇报实时的风险反馈信息。另外为了工作人员更好的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商业银行还可以建立起全方位且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并由银行内部的风控部门对所有的贷款信息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科学的整合,为银行内部的高层决策管理者的决定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另外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时风险预报和警报功能的及时和准确性是重点需要关注的,以保证商业银行在面临信贷风险时能够进行科学的预知和及时的处理。

4.完善客户筛选系统。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针对客户方面缺少一套科学、严谨的风险评级体系和客户资格筛选系统,因为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的企业都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资格评定,并将最终得出的风险评级结果作为向客户审批贷款额度和还款方式的重要依据。商业银行在采集客户信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全面的了解申请贷款企业的完整信息,在发放贷款前有效的防止企业弄虚假;另外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了解贷款企业往年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有效消除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脱节,使银行在整个贷款期间都处于主动地位。 四、 结语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情况的好坏,是一个经济体运转的枢纽。而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控制,决定了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安然.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符源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3]郭玉洁.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D].山东建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