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期末复习答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1:1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7.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的一般内容包括(ACD )。 A.政治可行性 B.人员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

18.下列是就业促进政策法规的有(AD )。 A.《促进就业法》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法》

D.《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19.下列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它最先在北京试点 B.它最先在上海试点

C.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D.199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20.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BC )。 A.政府统一调配 B.实行全员就业 C.高度稳定就业 D.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21.教育政策的内容包括(ABCDE )。 A.教育主体 B.教育的客体 C.教育的资源 D.教育的福利形式 E.福利供给模式

22.作为福利手段,福利概念的三个条件是(ABC )

A.利他的 B.单向的 C.非报偿性的 D.强制性的

23.根据补贴方式的不同,住房补贴包括(CD )形式。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补贴供方 D.补贴需方

24.社会政策评估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ABC )层次。 A.国家整体社会政策模式 B.某个社会政策领域 C.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 D.个人性社会政策

25.社会政策调整的隐形程序包括(ABCD )。 A.政策变通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补偿性措施

D.分化机制和委婉化政策

26.一般来说,失业保险的基金主要由(ABC )构成。 A.单位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B.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C.财政补贴 D.慈善捐款

27.1990年和1994年,新加坡政府推出(BC )。 A.中央公积金计划 B.健保双全计划

C.增值健保双全计划 D.社会保险

28.下列是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的政策有(AD )。 A.失业保险 B.职业辅导 C.就业服务 D.失业救助

29.2004年我国民政部批准了三个福利机构规范有(ACD )。 A.《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B.《妇女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C.《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D.《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

为准则。

2.社会保险:

是商业保险的一个保险类别, 也是运用保险原理对特定的风险种类进行强

制性分摊的一种政府行为。

3.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

住房,主要由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构成。

4.发展型社会政策: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

金的住房,主要由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构成。

5.教育政策:

政府为满足人们教育的需要,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行

为规则及其实践活动。

6.社会政策评估:

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政策模式或具体项目等

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 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

7.劳动就业政策:

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协调运行以及政

府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 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是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给予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的制度。

9.教育券:

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成为教育凭证发放给具有资格的受教育者,

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 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成为教育凭证发放给具有资格的受

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 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困难而建立的相关

11.社会救助政策:

法律法规,以及保证这 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等要素结合形成的统一整体。

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

12.住房补贴:

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福利。

13.医疗卫生政策:

政府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和促进保护国民的健康为目标

的行动总称

14.雇主责任原则: 雇主责任是指雇主对雇员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的责任, 也称转承责任,或称为替代责任。雇主责任是侵权行为特殊责任形式

15.混合福利服务模式:是指政府应该尽量压缩祝福利责任,对于不能压缩的福利责任,也要通过民间非营利组织供应福利,社会互助体系、家庭供养、市场提供的服务统统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应该由福利国家转向福利社会。 简答题

1.根据布赖德肖的观点,人的需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归纳为四种类型: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出的需要,比较性的需要。 规范性的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和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人们的需要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就存在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是一个人在自我陈述时反映出的需要和想要的服务。当个人把自己的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出的需要。

当个人通过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产生新的需要时,这种需要被称为比较性的需要。

2.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国政府颁行了哪些就业政策?

(1)基本确立市场机制主导的劳动就业政策,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2)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工作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

3.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属地管理与发展不平衡。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而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不相同,导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执行力度、待遇水平、覆盖范围不统一,发展不平衡。(2分)

第二,家计调查与耻辱化效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申领对象的资格条件经过严格的审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财产状况、经济收入等,这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带来一种耻辱感。(2分)

第三,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保障对象的确认、申请家庭的财产调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基层的政策执行者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样可能会影响福利传递的效果,甚至出现抑制脱贫的现象。(2分)

第四,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可能会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现象。(2分)

4.简答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