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0:3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于微观粒子具有 性和 性,所以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统计的规律来说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由 来描述.

2、在氢原子的激发态中,4s和3d状态的能量高低次序为E4s E3d;对钙原子,能量高低次序为E4s E3d。

3、量子数n = 4 时,各亚层可填充的最多电子数之和是 ;n = 2、l = 1 时,可填 充的最多电子数之和是 ;n =3、l = 2、m = -1 时,可填充的最多电子数是 。

4、n=4,l=1,其原子轨道符号为 ,电子云形状为 ,原子轨道数目为 个,最多能容纳 个电子。

5、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这是因为遵循了 。基态原子中有 个成单电子,最外层价电子的量子数为 ,次外层上价电子的磁量子数分别为 ,自旋量子数为 。

6、29Cu原子失去两个价电子氧化成Cu2+,这两个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

2+

和 。Cu的电子构型为 。当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波函数为Ψ4,3,0的轨

道上,该轨道的符号是 。

7、M3+离子的3d轨道上有6个电子,则M原子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是 ,M属于 周期 族 区元素,原子序数为 。

8、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d54s2,它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

二、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能够描述测不准原理的是 A.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和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B.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有不准确性,但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C.微观粒子运动的动量有不准确性,但位置没有不准确性 D.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 2、应用波尔理论可以说明的事实中,错误的是

A.氢原子的通常条件下不会发光,也不会发生原子自发毁灭的现象

B.因为轨道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在轨道间跃迁时,发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当原子受到激发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发光 D.基态氢原子的轨道半径为52.9pm

3、以波函数Ψ(n,l,m)表示原子轨道时,正确的表示是

A. Ψ3,2,0 B. Ψ3,1,1/2 C. Ψ3,3,2 D. Ψ4,0,-1 4、用量子数描述的下列亚层中,可以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A.n=2,l=1 B.n=3,l=2 C.n=4,l=3 D.n=5,l=0 5、当角量子数为5时,可能的简并轨道数是

A. 6 B. 7 C. 9 D. 11

6、关于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1/2,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或0 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

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7、有六组量子数:I. n=2, l=1, m=-1; II. n=3, l=0, m=0; III. n=2, l=2, m=-1;IV. n=2, l=1, m =0;V. n=2, l=0, m =-1;VI. n=2, l=3, m=2. 其中正确的是

A. I,III,V B. II,IV,VI C. I,II,III D. I,II,IV

8、某原子中有5个电子,分别具有如下所列的量子数,其中对应于能量最高的电子的量子数是 A. n=2, l=1, m=1, ms=-1/2 B. n=2, l=1, m=0, ms=-1/2 C. n=3, l=1, m=1, ms=1/2 D. n=3, l=2, m=-2, ms=-1/2

9、一个3p电子可用下列量子数之一来描述:①3,1,0,+1/2;②3,1,0,-1/2;③3,1,1,+1/2;④ 3,1,1,-1/2;⑤3,1,-1,+1/2;⑥3,1,-1,-1/2。硫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4,其3p电子组合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10、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无须遵循的规则为

A.统计规律 B.能量最低原理 C.泡利不相容原理 D.洪特规则 1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排布规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洪特规则,每个电子层的电子容量为2n2个。

B.当轨道处于完全充满时,电子较稳定,故35Br的电子排布为[Ar]3d104s14p6。 C.原子中核外电子的分布是根据三规则、一特例得出的。

D.能量最低原理解决了电子在不同亚层中的排布顺序问题,而洪特规则解决了电子在简并轨道中的排布问题。

12、若将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x22py1,它违背

A.能量守恒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能量最低原理 D.洪特规则 13、39号元素钇的电子排布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A.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 B.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25p1

C.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f15s2 D. 1s22s22p23s23p63d104s24p65s25d1

14、29号元素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A.3d94s2 B.3d104s1 C.3d64s2 D.3s13d10 15、某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时,其第五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为 A. 8 B. 18 C. 8~18 D. 8~32 16、在l=3的亚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

A. 2 B. 6 C. 10 D. 14

17、24Cr3+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A. 2 B. 3 C. 4 D. 5 18、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是

A.第四周期VIIB族 B.第五周期IIIB族 C.第六周期VIIIB族 D.第六周期IIIB族 三、简答题 1. 解释下列现象:

(1) N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Mg,而Na的第二电离能却远远大于Mg;

* (2) Na、Mg2、Al3为等电子体,且属于同一周期,但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分别为98pm、74pm、57pm;

* (3) 基态Be原子的第一、二、三、四级电离能分别为:I1 =899,I2 =1757,I3 =1.484×104,I4=2.100×104kJ·mol1,其数值逐渐增大并有突跃;

(4) 第VIA、VIIA族第三周期元素的电子亲和能高于同族的第二周期元素。

2. 某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为5s2,最高氧化态为+4,它位于周期表哪个区?是第几周期第几族元素?写出它的+4氧化态离子的电子构型。若用A代表它的元素符号,写出相应氧化物的化学式。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与离子键不同,共价键具有 特征。共价键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分为 和 ,其中重叠程度大,键能也大的原子轨道重叠结果是对于键轴 ;按电子对提供方式不同,共价键分为 和 。

2. 根据轨道杂化理论,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偶极矩 、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 ;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偶极矩 ,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为 。

3. SiCl4分子具有四面体构型,这是因为Si原子以 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Cl原子的 轨道形成 ,键角为 。从极性考虑,Si-Cl键是 、但 SiCl4分子则是 ,因为分子具有 结构,偶极矩 。

4. 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 力;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 力;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 力。大多数分子之间主要的作用力是 ,只有偶极矩很大的分子 力才比较显著, 力通常都很小。

5. 范德华力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静电引力,它没有 。氢键则是一种 键,但氢键具有不同于范德华力的特点,即具有 。氢键分为 和 两类。 6. 邻氨基苯酚和对氨基苯酚两种异构体中,前者的熔沸点 后者,而较易容易溶于水的是 ,这是因为它存在 。

7. 化合物CF4、CCl4、CBr4和CI4都是 ,固体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这是因为 。 8. 下列各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

(1)CHCl3与CH3Cl分子之间存在 (2)H3OH与C2H5OH分子之间存在 (3)苯与CCl4分子之间存在 (4)CO2气体分子之间存在 (5)HBr气体分子之间存在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sF>RbCl>KBr>NaI B. CsF>RbBr>KCl>NaI C. RbBr>CsI> Na F>KCl D. KCl>NaF>CsI>RbBr

2. BCl3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则NCl3分子构型是下列哪种杂化引起的

A. sp3杂化 B.不等性sp3杂化 C.sp2杂化 D. sp杂化 3.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 H2O B.NH3 C.NH4+ D.H2S 4. 关于杂化轨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H原子的1s轨道与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B. 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ns轨道和n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D.凡AB3型分子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5.下列关于杂化轨道说法中,错误的有

A.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 B.同一原子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 C.原子轨道杂化后,杂化轨道的形状变成一头大一头小,有利于牢固成键 D.不同能级(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而成的新轨道是等价的轨道 6. 下列物质中,用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 BF3 B. BeCl2 C. NH3 D.H2O 7. 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PCl3、NF3 B.BF3、和H2O C.CCl4、H2S D.BeCl2、BF3 8. 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含氢化合物间都存在氢键

B.分子晶体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 C.极性分子间只存在取向力 D.色散力存在于所有相邻分子间 9. 关于CO2不正确说法是

A. CO2分子中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B. CO2分子是结构对称的直线分子 C. CO2的偶极距等于零 D. CO2是极性分子 10. 在液态HCl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

A.氢键 B.取向力 C.诱导力 D.色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