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型风机与直驱型风机的比较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1:5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双馈型风机与直驱型风机的比较分析

学 号: 姓名: 学院(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3 年 1 月

双馈型风机与直驱型风机的比较分析

1、引言

1.1风力发电的背景

风力发电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清洁、高效成为能源生产和 消费的主流,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发展多样化的步伐。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已经不再是石油、煤和天然气,而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地都在通过立法或不同的优惠政策积极激 励、扶持发展风电技术,而中国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更需要开发利用风电技术。

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在发达国家风电的年装机容量以 35.7% 高速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积极以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技术创新,使风电技 术日益成熟。目前单机容量 500kW、600kW、750kW 的风电机组已达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水平,并成为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兆瓦级的机组也已经开发出来,并投入生产试运行。同时,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风电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总体设计能力和水平,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增强风电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

风力发电将能迅速缓解我国能源急需和电力短缺的局面,近两年中国出现大 面积的缺电,风能发电对于缓解缺电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风电的诸多优势中, 一个重要特点是风电上马快,不像火电、水电的建设需要按年来计算,风电在有 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其建设只需要以周、月来计算,即风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的。世界风电正在以 33%甚至在部分国家以 60%以上的增速发展,我国完全有可能以迅速发展风电的模式来解决我国燃眉之急的电力短缺。

1.2世界风电技术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涌现以及工艺的不断完善,世界风力发电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如下: (1)风力发电单机容量继续稳步上升。在风力发电领域内,“更大,更好” 在近些年中一直是所有风机研究、设计和制造商所信奉的原则之一。为了降低风 力发电的成本,提高风电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 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沿着增大单机容量、减轻单位千瓦重量、提高转换效率的方 向发展。

(2)变桨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功率调节方式。失速调节方式的主要缺陷

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受叶片失速性能的限制,额定风速较高,在风速超过额 定值时发电功率有所下降。采用变桨调节方式能充分克服以上缺陷,故得到了迅 速的应用。

(3)变速恒频方式迅速取代恒速恒频方式。变速恒频方式通过控制发电机 的转速,能使风力机的叶尖速比(tip speed ratio)接近最佳值,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提高风力机的运行效率。

(4)无齿轮箱系统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齿轮传动不仅降低了风电转换效 率和产生噪音,是造成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为减少机械磨损需要润滑清洗 等定期维护。采用无齿轮箱的直驱方式虽然提高了电机的设计成本,但却有效的 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以及运行可靠性。近几年直接驱动技术在风电领域得到了重视,这种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多极发电机与叶轮直接连接进行驱动的方式,从而免去了齿轮箱这一传统部件,由于其具有很多技术方面的优点,特别是采用永磁发

电机技术,其可靠性和效率更高,处于当今国际上领先地位,在今后风电机组发展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双馈式系统 2.1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双馈式发电机是变速运行风电系统的一种,其模型如图1.1所示,包括风力机、齿轮箱、感应发电机、PWM变频器和直流侧电容器等。双馈机的定子与电网直接连接,转子通过两个变频器连接到电网,机组可在较大速度范围内运行,与电网之间实现能量双向传输。当发电机运行在超同步速度时,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同时向电网输送能量;而当运行在亚同步速度时,电网通过变频器向转子输送功率。直流侧电容器的作用是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与恒速风力机不同,其功率控制方式为变桨距控制,即桨叶节距角随着风速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风力机在较大范围内按最佳参数运行,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当风速增大到额定值以上时, 叶片与轮毂问的轴承机构转动使叶片桨距角增大,攻角减小,从而减小翼型的升 力,达到控制风力机叶片的扭矩和限制风机捕获的功率。

图1.1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结构图

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是目前世界各国风力发电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已有部分地区的风力发电场开始使用这种发电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恒速发电系统其性能优势体现在:(1)降低输出功率的波动和机组的机械应力;(2)不需要无功补偿装置;(3)可以追踪最大风能,提高风能利用率;(4)控制转子电流就可以在大范围内控制电机转差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5)在转子侧控制功率因数,可提高电能质量; (6)变频器容量仅占发电机额定容量的25%左右,与其它全功率变频器相比大大降低变频器的损耗及投资。因此,目前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是这种变桨距控制的双馈式风力机,但其主要缺点在于控制方式相对复杂,机组价格昂贵。

2.1.1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概述

图1.2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风能捕获装置(风机)、机械传动机构、双馈发电机组、背靠背变流器以及网侧 变压器。可以看出,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背靠背变流器包括转子侧变 流器与网侧变流器两部分组成,直流侧电容位于两个变流器之间,以保持直流侧电压的稳定。转子侧变流器不但可以控制双馈电子的转矩与转速,而且可以 控制双馈电子定子侧并网功率因数;网侧变流器的主要作用则是维持直流侧电 压的稳定。

从双馈电机转速一转矩特性曲线图1.3可以看出,双馈电机在同步转速烈的 +Aco,速度范围内,既可以做电动运行,又可以做发电运行,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通常在±30%的同步转速的范围内实现有界的变速运行。

1.3双馈电机转速一转矩特性

绕线式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为:额定风速以下时,通过变流器来控

制发电机转子的电磁转矩,控制系统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使其运行在最优叶尖 速比名状态下,从而可以捕获最大风能;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通过变桨距 机构调节风机桨距角,使其捕获恒定风能,限制了系统功率的增加,提高传动 系统柔性,使功率输出平稳。

综上所述,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由于其可以在保证输出电能幅值和

频率均恒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双馈发电机组的运行转速使其捕获到最大风能 并能通过变桨距机构保证其功率捕获不会无限增加,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2.1.2双馈风力发电风机运行工况

下面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系统风机运行状况予以简单介绍, 如图1.4所示,正常情况下风机的运行特性可以划分 为四段,即四种运行模式:

图1.4风力发电机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功率曲线

模式I(A~B):当风速较低,在切入风速附近时,此时相应的双馈电机的转速也较低。此模式下为了使发电机转速运行较为平稳,在该模式中风机通常保持恒速运行。

模式II(B~C):此模式中风机及发电机组的旋转速度在最小速度与额定速度之间,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在此模式中通常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维持风机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上,并获取最大风能利用系数,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

模式III(C~D):在此模式下,由于风机所设计的机械强度、容许的噪声以及变流器的容量等因素的限制,通常需要对风力发电机的运转速度进行限制。风机和发电机组的转速被限制在额定转速,即恒速运行,此时由于风速的上升风机的转矩将继续上升,进而使其捕获的功率也在上升,发电机组发出的功率也在增加。 模式IV(D~E):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大,风机的输出功率将继续上升,但是由于风机和变流器等装置的机械、电气特性限制,在风速较大时通常需要对风机所捕获功率进行限制,在这一过程中风机的转速依然保持不变,因此需要调节桨距角进行配合控制以实现对风机捕获功率的限制。在此模式下,由于风机转速不变,因此随着风速的增加风机的叶尖速比A在减小,再配合桨距角的增加使得风机的风能利用系数C,将逐渐降低,从而起到限制风机捕获功率的作用。